
2001年以来,光伏产业开始了十年发展最快的黄金发展期。虽然在2019年在补贴政策调整下,光伏市场整体下滑,但由于海外市场的增长,中国光伏产业规模稳步扩大,技术创新不断推进,出口增长率不断提高。
今年以来我国光伏制造端增长强劲,光伏应用市场迅猛发展。前三季度多晶硅产量55万吨、同比增长52.8%,硅片产量236吉瓦、同比增长43%,电池片产量209吉瓦、同比增长42.2%,组件产量191吉瓦、同比增长46.9%。可见目前光伏市场需求强劲,前景依然广阔。

不过对于光伏企业而言其实却面临新的经营压力,行业竞争加剧各环节产品价格陷入历史冰点,整个行业利润进一步被压缩。以近期科创板IPO企业常州时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时创能源)为例,就出现毛利率连降的情况。
转型扩张陷盈利困局
招股书显示,时创能源主要从事光伏湿制程辅助品、光伏设备和光伏电池的研发、 生产和销售业务。其中时创能源的主打光伏湿制程辅助品,市场占有率一度超过60%,客户涵盖国内多家光伏龙头企业。
而近几年时创能源选择挤进头部玩家环伺的光伏电池赛道,基于市场需求的火热,光伏电池持续放量带动公司业绩实现了跃进式的大增长。仅2022年上半年,时创能源突破了10亿元收入大关,并超过去年全年水平。报告期各期,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45亿元、4.38亿元、7.12亿元和10.28亿元。
其中,光伏电池业务在2022年上半年为时创能源实现69,200.30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8.64%。从营收占比来看,光伏电池已经取代光伏湿制程辅助品成为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
不过从光伏辅材领域切入光伏制造,虽然带动时创能源营收大涨,但是因为光伏电池本身长期受上游硅片涨价、下游组件需求制约“两头挤压”的掣肘,也拉低了时创能源的盈利能力。因此,虽然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大涨,但是同期利润却反而开倒车,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6亿元、1.42亿元、0.91亿元和0.85亿元。
毛利方面体现的更为直观,报告期内时创能源毛利率呈现跳水式下滑。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各期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75.42%、69.28%、48.19%和 20.04%。其中,公司湿制程辅助品的毛利率分别为 85.01%、80.75%、75.35% 和 65.03%,光伏设备的毛利率分别为 65.06%、44.23%、38.83%和 47.09%,光伏电池产品的毛利率为-39.25%、-1.27%、-18.23%和4.22%。
多亲属任职独董失独内控弊病突显
或许也正是目前的盈利困局加速了时创能源的IPO步伐,毕竟从股权占比来看时创能源也是比较传统的家族式企业。招股书显示,截止招股书签字日符黎明持有时创投资65.00%的股权并担任执行董事、总经理,为时创投资实际控制人;持有湖州思成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16.48%的出资份额并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且湖州思成合伙协议约定执行事务合伙人执行合伙事务,未对重大事项决策作出特殊约定,为湖州思成实际控制人。符黎明通过时创投资、湖州思成合计控制时创能源77.83%的股权,为时创能源的实际控制人。
除股权集中外,时创能源在人员任职上也存在唯亲是任的情形,报告期内实际控制人符黎明多位亲属在公司任职。根据问询回复显示,报告期内有21位实际控制人亲属在公司任职,这些亲属职位从保洁到董高监等涵盖公司各个阶层。其中实际控制人父亲为采购部总监、实际控制人姐姐的配偶担任公司副总经理、实际控制人姐姐担任生产经理、实际控制人母亲的姐姐担任总账会计、以及实际控制人堂弟的配偶担任出纳等等。
很难想象在IPO企业中会如此高密度的亲属任职情形,虽然时创能源表示公司目前内控制度完善,但是真实性值得质疑。以亲属把控的采购为例,报告期内公司多家供应商为刚成立公司。其中,2019年4月成立的宁波格锐特贸易有限责 任公司,当年即成为公司第四大供应商;2019年5月成立的武汉诚创合为贸易有限公司也在2019年成为公司第五大供应商。巧合的是两家公司不仅注册日期接近,两者注册资金均为50万元。
此外,V财网还关注到时创能源独立董事任职也存在瑕疵。招股书显示,公司独立董事涂晓昱先生,1980 年 10 月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硕士研究 生学历。曾于2004 年 3 月至 2014 年 2 月,历任宝洁(中国)有限公司客户经理、区域销售经理、全国重点客户经理、项目经理、品类营销总监。
而巧合的是时创能源现任董事、总经理方敏先生期间也曾在宝洁中国销售岗位任职,两者或曾为同事。招股书显示,方敏先生曾在2006 年 7 月至 2009 年 2 月,任广州宝洁有限公司高级采购经理;2009 年 2 月至 2018 年 5 月,历任宝洁(中国)营销有限公司重点客户经理、区域销售经理、销售总监。
不仅如此,时创能源的另两位独立董事黄宏辉先生与马向阳先生均来自于浙江大学。而时创能源与浙江大学更是有着深深的渊源,公司实际控制人符黎明从浙江太阳出走创业后便是与在浙江大学做研究的杨立功、陈培良等人,于同年11月创办了时创能源。至今浙江大学仍是公司的主要合作机构,2019年合作研发费用更是高达480万元。

而且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时创能源实际控制人符黎明本人也在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取得的博士学位,但是在招股书中却并未提及。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浙江大学半导体材料研究所基础上设立的,马向阳自2008 年至今,任浙江大学半导体材料研究所副所长。同时符黎明还有多次论文合作,根据百度学术显示两人合作次数高达15次。

很明显时创能源在独立董事任职和信息披露上存在重大瑕疵,而在上述关联之下公司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如何得到保障?
(严正声明:上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作投资建议!转载请注明文章原创来源为V财网)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