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最大隐形金主,上演疯狂大撤退

发布日期:2022-02-27 12:28:40   来源 : 腾讯网    作者 :v006    浏览量 :3294
v006 腾讯网 发布日期:2022-02-27 12:28:40  
3294

“珠三角的上空,飘满了恒大和碧桂园的简历。”

  步入黑铁时代,这个段子应该要更新了。

  不只是房地产,连房地产的金主,也开始裁员了。

  最近有市场传言,平安不动产大裁员,“不让做住宅项目了,要求半年裁员50%,之后划给信托或者挑一些人去寿险并全裁”。

  漫画说财猫绘  漫画说财猫绘

  虽然,平安不动产很快回应:

  “相关传言均属不实信息。平安不动产长期以来坚持守法合规经营,根据公司战略升级和经营发展的需要,适时进行常规的业务和人员调整。目前公司整体业务经营平稳,各项财务核心指标均位于正常水平。”

  但仔细揣摩平安不动产的这个回应,同样也很有意思。什么叫“根据公司战略升级和经营发展的需要,适时进行常规的业务和人员调整”?

  难道根据战略升级进行的“常规的业务和人员调整”,就不叫裁员了?!

  而据观察者网报道,一位接近平安不动产的知情人士证实了裁员的真实性。

  其还透露,平安不动产住宅业务全面终止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如果因为这个裁员当时就应该开始了。因此,裁员真正原因是涉及到了平安不动产高层、甚至集团层面的权力清洗。

  大裁员、住宅业务全面终止、权力清洗,无论是哪一个词,都足够劲爆。

  裁员传闻发酵的背后,房地产曾经最大的金主,地产行业内最大的隐形地主,正在发生剧震。

  一年两度换帅后被传裁员

  平安不动产的官网信息显示,截至2020年底,公司共有在职员工1072人,当中不乏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群。

  如果按照传闻中裁员50%的比例,平安不动产此次裁员人数将超过500人。

  房地产行情好的时候,地产和金融是公认薪酬最高的行业之二,平安不动产横跨了地产和金融,薪酬自然也不会逊色。

  猫姐粗略计算了一下,2020年中国平安(51.400, -0.06, -0.12%)共支付员工薪酬434.95亿元,几乎是一家小型房企一年的销售额。

  按照截至2020年12月31日平安在职员工362035人计算,平安的人均薪酬约为12万元/年。

  比同时期万科、保利、招商的人均14.5万元的年薪还是低了一丢丢。

  但现在,可能有500个人,连这人均12万的年薪都拿不到了。

  更值得关注的是,除了平安不动产的员工正在经历人事动荡,平安不动产的高层,在过去一年时间里同样遭遇了人事剧震。

  此前于1月26日,平安不动产公告宣布,现年64岁的鲁贵卿因工作原因,不再担任董事、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职务,由46岁的蒋达强接任公司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

  去年5月份,平安不动产才宣布,邹益民退任董事长,原平安建投董事长鲁贵卿接任。

  仅仅过去8个月时间,平安的董事长就又换了人。

  随之而来的还有一系列的高层变动:聘任唐本胜出任平安不动产总经理,蒋达强则不再担任该职务;朱政坚因工作原因不再担任公司联席总经理职务;徐凯因工作调动原因辞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董事陈宁也因工作原因不再担任平安不动产第六届董事会董事,由蒋达强和李佩锋出任公司董事。

  一年之内两度换帅,再加上平安集团内部的其他板块同样也在经历高层变动,也难怪乎会有平安系内部宫斗的猜测传出。

  大家更关注的是,一年之内两度换帅之后,平安不动产,这艘房地产隐形巨舵,又将驶向何方?

  平安不动产全面抛弃住宅

  不同于鲁贵卿是由平安建投董事长转任平安不动产董事长,新任的平安不动产董事长蒋达强,加入平安系才只有10个月时间。

  2021年3月,蒋达强卸任千亿房企弘阳集团的CEO及非执行董事,随即便一跃成为平安不动产的总经理。

  此前,他曾供职于央企华润置地、中粮大悦城(4.000, -0.07, -1.72%),李嘉诚的和记黄埔,民企旭辉等多家房地产开发公司任职。

  图源:平安不动产官网  图源:平安不动产官网

  平安不动产新任董事长蒋达强

  找来这样一位地产履历丰富的职业经理人来担任董事长,平安不动产是打算再在地产领域大干一场么?

  答案是:是,但也不是。

  说财猫留意到,就在蒋达强走马上任的几天前,平安不动产刚刚召开了2021年度经营分析会。

  来看看这场会议都说了些什么。

  首先,平安不动产提出新的战略――要坚决响应国家号召和监管要求,成为集团“险资资产配置”和“引导险资进入实体、支持民生”的重要平台。

  嗯,险资也要脱实向虚了,但问题来了,房地产到底算不算实业呢?

  接着往下看就知道了。

  会议提出,公司重点业务要寻求三个突破:

  一、商办业务。这是被允许的险资投资范围,不动产将把握目前房地产市场窗口,为险资配置优质商办资产;

  二、租赁住房业务。国家多次强调租赁住房在打造多层次住房体系中的重要性,公共住房体系的发展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不动产将快速突破,顺势而为,创新模式,全力支持民生发展;

  三、康养业务。这既是符合目前老龄化社会趋势,帮助人民群众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举措,又是支持集团战略,为客户提供有温度服务的重要抓手,不动产将大力布局。

  三个突破里面,全部是不动产经营类的业务,丝毫没有提建房卖房的住宅业务,方向已经很明确。

  重点来了,会议着重强调,2022年,是不动产转型提升关键年。这一转型,是公司业务、组织和人员180度的转型。

  在此背景下,公司明确了“聚焦投资、做好良退、做强资管、降本增效”16字经营方针,坚定“成为国际一流的不动产资产管理公司”的企业愿景。

  原本,平安是房地产“最大的隐形地主”。

  现在,业务要转型,组织要转型,人员也要转型,还要“做好良退”。

  至于退的是什么,平安没有说。

  什么没有提,退的就是什么呗。

  隐形金主房地产大撤退

  平安不动产住宅业务的全面终止,既有来自监管方面的压力,同样也有房价不涨后利润下滑的经营压力。

  此前平安公布的中报数据便显示,由于平安系重仓房企之一的华夏幸福(3.120, 0.02, 0.65%)爆雷,为平安带来了巨额亏损。

  2018年~2019年,中国平安斥资180亿元拿下华夏幸福25.25%的股份。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平安对房企最大的一笔权益投资。

  然而,受华夏幸福2021年初爆发的债务问题拖累,平安的巨额战略投资产生大额减值计提,涉及金额达359亿元((对股类资产144亿,债权类215亿,总敞口540亿元),对税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影响金额为208亿元。

  受此影响,中国平安在2021年上半年成为A股五大上市险企中唯一一个总投资收益率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出现下降的公司。

  华夏幸福仅仅是平安系地产投资的一小部分。

  据统计,截至目前,平安系重仓的规模房企有13家,包括碧桂园、融创中国、朗诗集团、旭辉集团、华夏幸福(已被动成为第一大股东)等第二大股东都是平安;

  同时,平安系还与20多家规模房企有股权合作关系,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其中既包含保利、华润、金茂等国企,也包含金地、绿城、九龙仓、协信等民营房企。

  图为平安资管、平安人寿及其控股股东平安集团直接或间接持股5%以上的上市公司  图为平安资管、平安人寿及其控股股东平安集团直接或间接持股5%以上的上市公司

  而除了踩雷华夏幸福,平安系与已经爆雷的奥园、花样年等房企均有项目上的合作。

  同时,自2021年以来,地产股股价持续低迷。平安系入股的金茂、朗诗等地产股,股价相比入手之时,均已接近腰斩。

  招商证券(15.960, -0.02, -0.13%)非银团队曾在研报中表示,截至2021年末,中国平安、中国人寿(28.930, -0.01, -0.03%)、中国太保(26.580, -0.08, -0.30%)、新华保险(38.340, -0.01, -0.03%)涉房投资项目金额分别为1903.3亿元、958.1亿元、907.3亿元、129.4亿元。

  由于保险公司配置地产及相关资产的金额较大,造成了市场对地产敞口的担忧,也影响了市场对保险股的投资情绪。

  以华夏幸福爆雷为起点,自去年以来,平安的股价接连大跌,从近年的最高点约93元/股跌至50元/股左右,接近腰斩。

  在这样的背景下,平安不动产进行战略调整,住宅业务全面终止,也就不难理解。

  而平安对于房地产的撤离,只是险资房地产大撤退的一个缩影。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以来,包括君康人寿、和谐健康、华夏人寿、阳光人寿等在内的多家知名险资都曾抛售地产股份,且抛售对象不乏万科、招商蛇口(13.640, -0.18, -1.30%)、华侨城等龙头或知名房企。

  曾经,房地产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姚员外打破头都要拿下万科闯进来,平安不动产更是不惜亲自下场拿地。

  不像一朝形势骤变,房企与险资这一对基于利益前提达成的组合,最终也只能迎来分手的命运。

公司
业务
地产
不动产
V财网欢迎您的建议和意见!
客服邮箱:vcwbjb@sina.com
V财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2021 深圳威财兴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云计算支持 反馈 枢纽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