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 睹始知终
V财网
小V研究
撰文:高飞
排版:小丁
千年之前,白居易以赤子之心挥毫泼墨,在《长恨歌》中用缠绵悱恻的文字、饱含深沉历史慨叹的笔触,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定格为流传千古的文学经典。
千年流转,这部经典终于突破纸页的局限,在临潼华清宫的实景舞台上焕发新生,以沉浸式演出的形式让观众跨越时空感受历史之美。这份文化魅力催生出强劲的经济活力 —— 依托《长恨歌》实景演出带来的超高热度,陕西旅游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陕西旅游”)凭借近乎翻倍的亮眼业绩,再度向着 A 股市场发起冲击。
多次上市未果再闯IPO
回溯过往,陕西旅游的上市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曾数次叩响证监会大门,却总在临门之际因突发状况遗憾止步:2017 年 1 月,公司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
同年 7 月,向陕西证监局报送上市辅导备案材料,然而此后进程却陷入停滞,未再有新进展。
2020 年 12 月,公司向中国证监会递交 IPO 申请并成功获得受理,就在上市进程稳步推进时,因合作的会计师事务所与律师事务所被证监会立案调查,IPO 审查无奈中止。
2022 年 4 月,陕西旅游的 IPO 审查终于恢复,但公司综合考量业绩表现及自身经营规划后,于同年 7 月主动申请撤回上市申请,此次上市审核正式终止。
根据招股书披露,在报告期内,陕西旅游的经营业绩呈现显著增长态势。其营业收入分别实现 23,188.95 万元、108,825.86 万元、126,270.45 万元与 51,645.58 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也同步实现跨越式发展,分别为 - 7,207.28 万元、42,745.09 万元、51,173.31 万元及 20,439.32 万元。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2024 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攀升至约 12.3 亿元,较 2019 年增幅高达 95%,这一强劲的业绩增长态势,也正是陕西旅游重启IPO的底气所在。
从营收结构来看,陕西旅游的核心竞争力集中体现在两大业务板块:一是以《长恨歌》为标杆的旅游演艺产品,二是以华山西峰索道为核心的旅游索道服务,二者共同贡献了公司近九成营收。
其中,《长恨歌》作为公司营收的 “压舱石”,《长恨歌》的核心地位尤为突出。这部于 2007 年正式公演的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以华清宫景区九龙湖为演出场地,至今已稳定运营近 18 年。疫情后,《长恨歌》的市场热度持续攀升,观看人次实现近三倍增长。2024 年度,该项目贡献营收约 6.8 亿元,占公司总营收比重超 50%,成为名副其实的 “营收支柱” 。
在旅游索道领域,华山西峰索道凭借优质景区资源与便捷观光服务,成为公司增长的重要动力源。自 2021 年起,西峰索道的乘索率便持续稳定在 100% 以上,2024 年更是贡献了约 3.9 亿元营收,占总营收的三成,且毛利率高达 65%。
关联交易不断服务商暗藏关联
尽管陕西旅游在业绩层面展现出不俗表现,但其经营发展中仍潜藏着大股东控制不当的风险。据披露信息显示,陕旅集团作为公司控股股东,不仅直接持有 47.59% 的股份,还通过陕旅股份间接掌控了 6.69% 的股份,这意味着陕旅集团具备对公司生产经营决策施加重要影响的能力。一旦控股股东利用其实际控制权,在公司经营管理、人事任免、财务运作等关键领域实施不当干预与控制,极易导致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制衡功能难以有效发挥,进而对公司正常经营发展及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
在报告期内,陕西旅游的关联交易规模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从具体数据来看,各年度公司关联采购商品及接受劳务的金额依次为 676.44 万元、3315.22 万元、2700.09 万元、1550.63 万元;与之相对应,同期关联销售商品及提供服务的金额分别达到 3797.31 万元、2.18 亿元、2.50 亿元、9333.01 万元。其中,公司关联销售的核心业务范畴明确,主要是向关联方销售演出门票、索道门票,以及提供唐乐宫餐饮服务等产品与服务。
除此之外,陕西旅游的期间费用问题在问询环节中多次被提及。尽管公司针对该问题给出了 “正常且合理” 的回复,但有小V研究发现,公司服务商西安海浪与贝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下称 “海浪与贝壳文化”)与陕西视普云途艺术文化有限公司(下称 “视普云途艺术”)存在隐秘关联。具体而言,两家公司不仅使用同一联系方式,且视普云途艺术的主要股东曾担任海浪与贝壳文化的监事,这一关联关系此前未被充分披露。这种信息披露的缺失,无疑为期间费用的合理性增添了更多疑云。
END
以上内容基于公开资料,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作投资建议!转载请标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