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电力违规代持隐现 ,营收依赖大客户 盈利又靠税收优惠

发布日期:2025-04-08 18:44:05   来源 : 小V财讯    作者 :高飞    浏览量 :44500
高飞 小V财讯 发布日期:2025-04-08 18:44:05  
44500


见微





作者丨高飞

排版丨灰灰


深交所公告显示,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定于2025年4月10日召开2025年第6次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会议,届时将审核山东山大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大电力”)的首发申请。


山大电力是一家致力于电力系统相关智能产品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高新技术企业,基于在智能电网领域积累的电网监测技术和电气系统设计及集成化能力,形成了电网智能监测和新能源两大业务板块,主要产品故障录波监测装置、输电线路故障监测装置、时间同步装置。

 


1

背靠山大曾违规代持隐现


作为一家依托于山东大学的公司,山大电力在电力系统监测方面具备一定的资源优势,但是随之而来的还有其复杂的代持历史。根据招股书显示,山大电力存在着复杂的股权代持情况。韩学山、刘玉田、赵建国等山东大学处级干部通过梁军、张波、丁磊等人代持股权。

 

这种代持关系本身就给企业的股权结构带来了不透明性。虽然山大电力解释称这是基于简化报备个人投资事项的考虑,但在资本市场的规则下,这种复杂的股权关系往往会引发诸多担忧。因为股权代持可能会导致实际控制权不清晰,股东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甚至可能出现利益输送等违规行为。


更为关键的是,在 2023 年 3 月,也就是山大电力递交上市申请前三个月,相关股份被集中转让。这一操作,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了一颗巨石,激起了千层浪。在资本市场的敏感时期,这样的集中股份转让行为很容易引发外界对公司治理规范性的质疑。


监管机构在审核企业 IPO 申请时,对于公司治理的规范性有着严格的要求。一个治理规范的企业,能够保证股东的合法权益,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而山大电力这种复杂的股权代持及敏感时期的股份集中转让行为,无疑给监管机构和投资者留下了诸多疑问。

 


2

营收依赖大客户 盈利靠税收优惠



业绩方面,从表面上看,山大电力在 2022 - 2024 年期间的业绩表现颇为亮眼,净利润从 7,698 万元一路攀升至 1.27 亿元。这样的增长态势,无疑给人一种企业发展蒸蒸日上的印象。但当我们深入挖掘其盈利结构时,却发现隐藏在光鲜数据背后的另有隐忧。

 

首先,在这三年间,山大电力亮眼也集中税收优惠在其中占据了相当的比重。根据资料显示,上述同期公司享受税收优惠减免的金额分别占当期利润总额的 28.22%、27.93% 和 22.63%。

 

这一情况意味着公司的盈利能力与税收优惠紧密相关。一旦未来税收政策有所调整,或者公司失去优惠资格,其利润水平将会受到显著影响。想象一下,当原本占利润总额近三分之一的税收优惠突然减少甚至消失,企业的盈利能力将面临巨大的考验。这不仅会影响到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更会让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的盈利预期产生动摇。因此,山大电力盈利过度依赖税收优惠,无疑是公司IPO过程中的不可小觑的一大隐忧。

 

其次,山大电力的产品主要应用于电网相关领域,这一市场定位决定了其客户群体的特殊性。在我国,电网企业是电网建设投资的最主要力量,因此,山大电力的客户主要集中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电网企业及其下属企业。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各期,山大电力的客户结构中,电网企业的收入占比分别为 85.27%、 80.22%和 81.84%,其中,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的收入占比分别为 75.98%69.39%和 73.34%,公司的客户集中度较高。

 

报告期内,公司向国家电网及其下属公司合并层面的销售占比均超过 70%。这一数据直观地表明,山大电力对国家电网存在重大依赖,这种高度依赖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一旦未来电力行业发展速度放缓,国家宏观政策变化导致电力建设投入金额减少,或者国家电网采购偏好发生变化,比如对产品质量、技术、服务要求提高,而山大电力的产品不再能够满足这些要求,那么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将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在 IPO 进程中,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问题会让投资者对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产生疑虑。投资者希望投资的企业具有多元化的客户群体,以降低单一客户依赖带来的风险。山大电力需要积极拓展客户群体,降低对国家电网的依赖程度,提升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才能在 IPO 的道路上赢得更多投资者的信任。

 

此外,在山大电力的资产版图中,存货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截至 2024 年,公司的存货规模已经膨胀至 2.38 亿元,与 2022 年相比,激增了 17%。如此快速的增长,犹如一颗逐渐膨胀的气球,隐藏着破裂的风险。

 

在这些存货中,发出商品占据了半壁江山,比重在 50% 以上。发出商品,从本质上来说,是企业已经发出但尚未完成收入确认的货物。由于发出商品需要完成验收之后才能够确认收入,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出现验收周期延长或者客户需求发生变化的情况,那么存货跌价的风险就会增加,进而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这也给IPO进程带来了不确定性。



感谢观看

以上内容基于公开资料,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作投资建议!转载请标明出处!


V财网欢迎您的建议和意见!
客服邮箱:vcwbjb@sina.com
V财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2021 深圳威财兴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云计算支持 反馈 枢纽云管理